创问教练中心

教练领跑品牌,拥有教练实体中心的专业机构,提供国际最前沿教练与领导力人才培养服务, 提供ICF(国际教练联合会)的ACTP 级课程, U Lab战略合作伙伴,引领U型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教练专业知识
大师原创作品
了解教练
企业教练
团队教练
教练技术应用
U型理论
教练行业资讯
美文赏析

教练技巧 | 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发问”?

image.png

“爸爸爸爸,天为什么是蓝的?”

“树叶为什么是绿的?”

“天为什么会下雨?”

“晚上为什么没有太阳?”

“雾霾是什么?”

image.png


这是教育者常用来比较的两种情况,目的在于告诉家长和老师,鼓励孩子发问的重要性。但实际上,还可能出现一种情况。

image.png



问题出在哪里?自然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母老师,即“被提问者”身上。


被提问者,其实也是“问题引导者”,而作为问题引导者,在鼓励发问或者回答问题之前,要先想明白几个问题。

 image.png



孩子为什么爱问为什么?


“探究”是孩子的本能。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对于未知就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比如婴儿时期,他看不懂听不懂也不会问,但是他会把他见到的一切都往嘴里塞,因为他尝得出味道,这是他对世界探究的第一个动作。


然后他学会了问,也遇见了很多新的事物,遇见了更多未知,“为什么”成了他探索的载体,父母则成了他“求知”的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来源。


如果像小明爸爸一样,让孩子“别问了”——来源被截断,孩子问“为什么”的欲望被一次次扼杀,他对未知的探索之门被关上,渴求之火被浇灭,他不再开口,不再有探究欲,进而可能不再思考、思想成长缓慢。


因此,我们鼓励发问,也鼓励家长认真应对孩子的发问,保护他的探究本能。


但“认真应对”,并不等于“认真”作答。首先你得知道,孩子想要什么。

 image.png



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他在想什么?


想知道确切答案?当然不,或者说并不完全是。


有机构调查,在我国,爱问为什么的孩子大都集中在2到5岁(当然,这个统计可能并没有太多科学依据,因为在我国,5岁以上的孩子大多数可能都已经被学前教育“压迫”的“不会问”了)。


这个年龄的孩子注意力常不集中,他们常有三分钟热度,他们的关注点会很快从饼干为什么是甜的转移到天为什么是蓝的上面。


但这恰恰是家长们不认真应对孩子发问的原因,家长认为“他只是一时好奇,并不是真的想知道答案,所以不必太过当真”。


事实上,孩子不求准确答案,却依然锲而不舍地发问,正说明在此过程中他在不断思考。那么你的回答,是鼓励思考,还是扼杀思考?

 image.png



我们鼓励发问,但不能盲目作答


如前所述,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他需要的并不是一个确切的答案,事实上,很多问题真的是“说了孩子也不懂”。


在鼓励发问的时候,有两个误区容易被家长踩到。

一,对孩子“有问必答”;二,要求孩子“必须”把答案搞明白。

 

它很容易产生两个“后果”。

其一,孩子可能会产生“问题”依赖性,即像前文提到的孩子小牛一样,“善于发问,但依赖别人给出答案”,从而不善于思考;而有时候枯燥的答案也会让孩子产生厌倦,更不利于孩子进一步思考。


其二,当“好奇”变为“必须”,孩子很容易逐渐丧失发问的兴趣。


曾有家长反映,孩子发问,家长认真查找答案,然后给孩子讲,但是听了一半孩子就不耐烦了,家长也生气,“我辛辛苦苦给你找答案讲答案,你还不好好听!”最后逼着孩子必须弄懂,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因此,鼓励发问的时候,回答方式很重要。

image.png



不是不答,而是“有心机”地答


当孩子在思考并且发问的时候,“回答者”处于主导地位,此刻的重点不在于孩子究竟想要什么(事实上或许他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答案),而在于我们要给他什么。


举个例子。

当孩子问“天为什么是蓝的”的时候,你给他讲光的散射,他脑袋里种下的或许就是科学的种子;你给他讲龙王的眼睛,他脑袋里留下的或许是神话的影子。

 

当然,在这其中,我们重“引导”,重“方法”,而不是重“答案”。


例如,如果你生涩的讲光的散射,能认真听下去的孩子没几个,因此,我们要注意用哪种语言,哪种形式来给到孩子回答。


关于“引导”,有的家长鼓励孩子自己查找答案,网络搜索啦,查阅书籍啦~对于一部分孩子还是很有效的。但是对于“三分钟热度”或者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难度就有些大了,直接回答似乎更能满足孩子的发问。

image.png

 

比如,有个家长提供了这样一个做法:

带孩子做“自制彩虹”的实验(孩子很感兴趣),告诉孩子太阳上有很多种颜色,别的颜色在空气中都藏起来了(为了让我们有明亮的光线),只有在碰到实际的物体时,它们才会出来(所以才有花花绿绿)。蓝色比较调皮,在天空中的时候就跑的到处都是(所以天才是蓝的)。

 

有的家长会疑惑,这个答案孩子会满足吗?孩子难道不会继续发问?当然会,一个“不完整”的答案,一定会引发孩子下一步的问题。


但是此时此刻,我们的“目的”也达到了——

给他答案,但又不给他全部答案。

满足他的思考,也引发他进一步更深的思考。

 

至于下一个问题该怎么回答,那就是另一个“为什么”啦~

你说太麻烦了?

哈哈,养孩子可不就是一件顶麻烦,但是顶幸福的事儿吗?

image.png



最后福利,给大家一些应对孩子发问的实用小妙招——

 1.积极面对孩子的提问。

家长面对孩子的提问,一定要热情细心地对待,组织好语言,力求解答的易懂、生动、具体。对孩子不易理解的问题,要化繁为简,用生动的故事讲解。

 

2.可以适当的反问。

面对孩子的反复提问要有耐心,因为孩子的接受度是有限的,有时候同样的问题孩子要问好几次,他是想进行再次认证。一开始家长都要认真回答,次数多了之后,可以反问孩子的想法,让孩子给出答案。

 image.png



3.有些问题不要直接给出答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将孩子一步步引到答案上,这样带动孩子思考,教会了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的帮助孩子科学的认识世界,让他感受到独立思考的乐趣。

 

4.遇到回答不出的问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探索。

遇到家长回答不好、或是不太确定的答案,一定不能敷衍搪塞、猜测作答。要明确告诉孩子,自己也不太明白,需要查找资料。当然,最好的是借此机会带着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一起学习一起思考。